可能是因為長投“成本法”這個名字……搞得另一種“權益法”被太多同學誤以為是“公允價值”!
其實,稍微認真想想也不能這么認為。權益法長投對標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增減是公允價值嗎?跟公允價值有什么關系?
一、權益法與公允價值完全兩碼事
公允價值有公允價值的對應《39號會計準則》,有自己的計量規則,三層輸入值!
無論長投“權益法”還是“成本法”,其實都屬于“歷史成本法”,這是跟公允價值法、重置成本法、可變現凈值法相對應的不同計量屬性。
不要以為有的情況取得長投時,是按公允價值入賬,長投就是公允價值計量。你用現金買固定資產、買存貨,也是按公允價值買的!當然取得固定資產、存貨、長投時也都可能不按公允價值入賬!準則針對不同情況有不同的要求。
二、關鍵區分:“權益法”、“成本法”指的是后續計量
“權益法”、“成本法”,幾個字一出來,指的就是“后續計量”,跟初始計量半毛錢關系沒有!
很多老師總結的“權益法手續費計入初始投資成本,成本法手續費計入管理費用”說法是不準確的!
對長投而言,長投只分為“對子公司的投資”和“對聯營企業、合營企業”的投資。而這兩種投資的初始計量有初始計量的要求,后續計量有后續計量的要求!初始計量會涉及手續費問題,但此時還談不上后續計量成本法和權益法。
只有在后續計量時,才談得上成本法和權益法!“對子公司的投資”用成本法,“對聯營企業、合營企業”的投資用權益法。
三、權益法后續計量的關鍵步驟
那么后續計量時,權益法的第一步就是“調整初始投資成本”,比較初始投資成本跟被投資企業凈資產乘持股比例,前者小要計入營業外收入。
這個調整是屬于“后續計量”?。∈侵匾键c?。?/p>
而整個后續計量,“成本法”也好,“權益法”也好,都是“歷史成本法”,跟“公允價值”半毛錢關系沒有!
總結
這些基礎知識點都要分清楚!會計學習最重要的是理解每個概念的本質含義,而不是死記硬背表面規則。只有理解了權益法和公允價值本質上是不同維度的概念,才能真正掌握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