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6年CPA證書依然值得考,其含金量體現在職業發展、市場需求、政策支持及行業轉型機遇等多方面,但需結合個人職業規劃與學習能力綜合判斷。
一、CPA的核心價值:職業壁壘
1.職業壁壘與硬門檻
CPA是審計報告簽字權的唯一資質,在會計師事務所、企業財務高管層(如財務總監、內控管理)中,CPA持證率超過七成,成為崗位的“敲門磚”。
投行、證監會等金融機構的核心部門招聘中,CPA持證人占比超60%,政策支持力度強。
二、市場需求:人才缺口與新興領域
1.人才缺口超60%
截至2025年,全國CPA持證人數約38.8萬,但《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》目標為40萬,缺口仍超60%。
數字化轉型催生ESG審計、智能財務等新興領域,對CPA人才需求激增。例如,央企2025年需全覆蓋ESG披露,第三方鑒證需求爆發。
2.行業需求穩定
新《證券法》強制上市公司及IPO企業進行CPA審計,業務量增速可觀。
跨境財稅服務(如RCEP深化、中概股回港上市)和破產重組業務(注冊制下退市常態化)進一步擴大需求。
三、考試政策與難度:挑戰與機遇并存
1.考試難度穩定,實務導向強化
2026年考試難度可能保持穩定或略有提升,核心挑戰仍集中在長期股權投資、合并報表等傳統難點章節。
實務應用和綜合分析能力要求提高,例如增加復雜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、新會計準則的深度應用等題型。
2.通過率與備考策略
會計科目通過率長期處于15%-20%的低位,但基礎扎實、備考充分的考生仍可突破。
建議采用“會計+稅法”“會計+審計”等關聯科目搭配,提升整體效率。
四、適合人群與職業路徑
1.適合專注考CPA的群體
目標進入會計師事務所或企業財務高管層,這些崗位對CPA認可度比較高。
計劃在一線城市發展,利用落戶、補貼等政策紅利。
2.證書組合建議
跨領域發展(如會計+金融、數據分析)可搭配CFA、ACCA等證書。
例如,目標進外企做財務可考ACCA,對管理會計感興趣可考CMA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