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就業前景和就業方向分析:科技類人才易升職,分析類人才受熱捧,區塊鏈、征信平均月薪超2.5萬元

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就業前景和就業方向分析:科技類人才易升職,分析類人才受熱捧,區塊鏈、征信平均月薪超2.5萬元!

今年春招,金融科技人才成搶手的“香餑餑”。


據央視新聞報道,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招聘的一線柜臺人員均有所減少,但對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需求卻較為旺盛,尤其是國有銀行,開啟了“搶人大戰”,不少金融科技專業的學生在大三期間就被“預訂一空”。


事實上,隨著機構數字化轉型程度的不斷加深,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一直處于“供不應求”的狀態。那么,今年一季度各大金融機構的招聘情況如何?金融科技人才的薪資待遇、具體崗位等又有哪些新變化和新趨勢?由零壹智庫*發布的《金融科技人才招聘系列報告(2021年Q1)》則對相關招聘情況進行了闡述。

金融科技人才Q1缺口44386人,平均月薪過萬


數據顯示,2021年一季度,至少232家企業共提供39371個崗位,金融科技人才缺口達44386。其中,一季度平均薪資為1.33萬元/月,1月、2月和3月的平均薪資分別為1.11萬元、1.61萬元和1.43萬元。


數據來源:《金融科技人才招聘系列報告(2021年Q1)》


數據來源:《金融科技人才招聘系列報告(2021年Q1)》


從招聘的企業來看,主要以500人-4999人、10000人及以上的大型企業為主,規模較大的銀行、保險和綜合金融類公司成為招聘的主力軍,其中,平安銀行、螞蟻集團、招商銀行、中信銀行、平安人壽、銀聯、360數科和京東科技招聘的人數皆超過千人。



此外,不同的省市為金融科技人才提供的薪資也有所不同。報告顯示,在省/自治區/直轄市中,北京市、浙江省、上海市、吉林省和福建省為金融科技人才提供了較高的薪資



具體來看,基于當地政策扶持,高校、大型互聯網公司和金融機構群聚等因素,北京市、浙江省、上海市、廣東省和四川省等地持續發揮著“人才虹吸效應”。


2019年央行印發《金融科技(FinTech)發展規劃(2019-2021年)》,2021年作為該規劃的收官之年,各行業金融科技建設進入“百家爭鳴”的階段。


在報告劃分的25個行業中,股份制銀行、金融外包企業、綜合金融和保險企業招收5成以上的金融科技人才。不過數據也顯示,盡管這些機構大量的招人,但薪資水平并不高。而區塊鏈公司、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、征信公司和大數據風控公司的薪酬處于“行業天花板”


數據來源:《金融科技人才招聘系列報告(2021年Q1)》值得一提的是,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,征信公司出現活躍的狀態,如芝麻信用在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湖北、福建、江西、天津等地啟動大規模招新計劃,提供的崗位包括“客戶運營”、“Java開發”、“城市推廣”等。


與此同時,銀行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也不斷增加。截至2021年3月底,國有六大行和七家股份制銀行2020年年報披露,金融科技投入累計超過千億元, 每家人才平均占比約為6%。


在招聘人數上,興業數金、建信金科占有*的優勢。兩家公司的招聘需求多樣化且落實到具體業務。如興業數金的業務涉及境內、境外金融機構核心系統、資金交易系統的開發和迭代,建信金科則為APP及后臺系統研發、大數據信息安全、金融營銷、政務等。


科技類人才易升職,分析類人才受互聯網巨頭熱捧


在金融科技人才中,科技類人才進入管理層的可能性高于其他行業。2021年一季度,管理類崗位占崗位總數的9.95%。其中,IT/互聯網類、金融類、品牌類、行政類和其他人才的高管率分別為17.95%、11.00%、7.46%、8.71%和1.63%



由于背負更多的責任和業務壓力,管理類人才的薪資高于其他員工。


此外,自2020年底起至今,國家加大了對反壟斷監管力度,一批互聯網巨頭被監管約談,甚至將面臨巨額罰款。為了順應有關部門的要求,互聯網公司積*研究相應的政策法規,制定新一年適當的發展戰略。


報告顯示,2021年一季度,盡管金融類管理層平均薪資不及科技類,但前者打破后者在薪資排行榜長期“問鼎”的局面。其余金融崗多為銀行或互聯網公司在當地擔任行長或總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