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金融行業的結構性機遇

資管行業爆發:中國資管規模巨大,公募基金、養老金投資、ESG 投資等領域人才缺口大。CFA 三級的 “投資組合管理”“ESG 整合” 等內容,直接適配養老金投資經理、ESG 分析師等崗位需求。

跨境金融需求增長:RCEP 深化、中概股回歸等趨勢下,具備全球化視野的金融人才緊缺。CFA 的英文考試體系和國際會計準則(IFRS)內容,能幫助從業者服務跨境并購、海外資產配置等業務。

金融科技(FinTech)融合:CFA 課程近年新增 “金融科技”“人工智能與投資” 等模塊,例如:

一級新增 Python 編程基礎;

二級加入機器學習在量化投資中的應用;

三級探討區塊鏈在資產托管中的實踐。

這些內容使 CFA 持證者能更好地適應智能投顧、量化交易等新興領域。

2. 證書競爭格局穩定

緊缺性維持:盡管全球 CFA 考生逐年增加,但三級整體通過率不高,持證者仍屬行業少數。以中國為例,截至 2023 年持證人數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金融中心,中西部地區人才缺口尤為明顯。

替代證書局限性:

FRM(風險管理):側重風控,適合銀行、保險等領域,與 CFA 形成互補而非替代;

CPA(注冊會計師):側重財務審計,適合投行 IPO 業務,但缺乏投資分析、組合管理等內容;

CIMA(管理會計):側重企業財務,與金融投資關聯度較低。

因此,CFA 在 “投資分析 組合管理” 領域的核心能力仍難以被其他證書覆蓋。

3. 政策與市場的長期利好

國內政策支持: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城市將 CFA 納入 “人才引進計劃”,提供落戶加分、現金補貼等福利(如深圳對持證者給予最高 5 萬元補貼);

全球化職業流動性:CFA 持證者可通過協會會員網絡(如 CFA 協會中國、CFA Society Hong Kong)接觸全球金融機構,為海外工作或跨境項目提供便利。